摘要
隔代教育是指祖輩或者父輩將孩子撫養成人的過程中,傳遞的教育理念、行為方式等方面的影響,現代社會,隔代教育已經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雖然說這是一種普遍現象,但是隔代教育產生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由於傳統的家庭模式中歷來有祖輩幫忙照顧孩子的習慣,這為隔代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父母由於工作原因無法全身心地撫養小孩,只能讓祖輩來幫助照顧,才能保證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雖然說隔代教育很常見,它能方便父母,但是也可能會形成溺愛,這一點需要重視。
在國外,孩子很小就進了幼兒園、託兒所,18歲獨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沒有隔代教育,但是在我國城鎮有近五成的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孩子的年齡越小,與祖輩家長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形成這種現象不外乎四大原因。
由於不同的家庭和社會背景,祖輩或者父輩與當今的孩子們之間可能存在不同的價值觀念和觀念體系。這些教育風格的差異可能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產生迷惑和矛盾,從而在生活中產生各種問題。
祖輩和父輩在成長過程中接受的教育模式和方式與當今的教育方式可能存在很大不同。他們可能會傳遞一些過時的教育方式和觀念,這些過時的教育方式可能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一些不良的影響。
祖輩和父輩在自己的養育經驗中積累了很多有價值的經驗和教訓,他們希望通過傳授這些經驗來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但是,他們的養育經驗可能來自於他們自己的成長經歷,可能並不適用於如今的社會和現孕產服務活。
隔代教育往往存在溝通和理解上的問題。祖輩和父輩可能沒有認真傾聽孩子的需求和想法,或者沒有關注到孩子的情感體驗。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可能會感到被孤立和忽視,從而對隔代教育產生牴觸情緒。
一些年輕家長或者因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為離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全部交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就形成了隔代教育,在我國隔代教育並不常見,很多人認為隔代教育有好處,但忽略了它也有一些弊端。
祖父母們對孫輩所具有的親情和關愛,是任何育兒機構或保姆都無法比擬的,他們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樂於為寶寶奉獻,這有利於寶寶獲得心理上的支援和情感上的安定,為父母解除後顧之憂。
城市中居高不下的離婚率使很多寶寶成長在單親家庭裡,祖父母能很好地彌補這類家庭中的性別角色缺失,這對寶寶健康的性別認知有著正面的作用,讓寶寶也能擁有更多的哎,對於孩子身心發育有好處。
很多老人還堅持這自己把食物嚼碎了再喂孩子,這是一個錯誤的育兒方法,但是很多人孩子延續,很多媽媽看到老人這樣帶孩子,就開始指責老人這樣不對,不僅不衛生,還不利於寶寶身體健康發育。
隔代教育容易導致溺愛,源於爺爺奶奶對教育節奏的認識和把控不到位,教育權完全“放權”給老人,但老人對於孩子過分溺愛,使幼兒容易過於“以自我為中心”,形成任性等不良個性。